谈妥了!解放军接到特殊任务,美军火速前往,国防部宣布重要消息
乌兰巴托这几天有点热闹。
蒙古国议会大厅里,赞丹沙塔尔宣誓就任总理的同期,中国陆军分队已经抵达距首都三百公里的军事训练基地。
刚上任的新总理前脚宣布深化对华铁路、能源合作,后脚就对着西方记者强调"蒙古永远欢迎第三邻国",这番操作让国际观察家们突然理解了:原来演习场上那支正在搭设战地医院的解放军部队,和隔壁帐篷里调试通讯设备的美军太平洋陆军分队,就是这个内陆国家政治剧本里的双男主。
翻翻最近几个月的政治记录本就知道,这场地缘平衡术酝酿已久。
前任总理奥云额尔登被弹劾下台前,民众联名信里满是对采矿许可证黑幕的愤怒,据说有官员把煤炭运输路线改道导致国库损失上亿美元。
新政府显然读懂了这些抗议背后的经济焦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蓝图直接戳中了牧民的痛点毕竟蒙古去年GDP的31%来自矿产品出口,而现有铁路运力只够满足出口需求的60%。
但赞丹沙塔尔团队真正有意思的决策,是把首秀舞台选在了多国维和演习场。
当解放军工兵连演示新型模块化桥梁架设时,五角大楼联络官正在和蒙军参谋讨论卫星通讯系统的兼容性。
这种微妙的同框画面,不禁让人想起蒙古外长前些天在北京记者会上说漏嘴的那句:"我们后院没有选边站队的篱笆墙。
"不过细看蒙古2025国防白皮书里的军费分配,边境监测系统的预算比去年涨了17%,而美军援建的情报中心落成日期正好卡在中蒙铁路通车前三个月。
现在最让人捏把汗的其实是蒙古议会的表决机器。
去年通过的《永久中立国法案修正案》规定重大外交决策需超三分之二多数支持,但这次演习批准案的表决结果到现在都没公布。
要知道蒙古现政府支持率刚回升到58%,而乌兰巴托的年轻选民最近在社交平台发起了"铁路还是导弹"的投票,参与人数已经突破十万。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的蒙籍员工倒是不关心这些,他们更着急戈壁滩上的沙尘暴会不会延误铺轨进度原计划明年通车的跨境铁路,每耽搁一天就要多支出87万美元利息。
国际关系专家们总爱讨论蒙古的"第三邻国"战略,但乌兰巴托街头的出租车司机更实在。
老巴特尔边开车边比划:"你们外地人看到的是军事演习,我们本地人盼的是矿区到口岸的柏油路什么时候修好。
"这话倒是不假,蒙古海关总署刚更新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口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2%,但仍有4300辆运煤车因为边检系统卡顿滞留了三天以上。
就在演习指挥所接到飓风预警那天,发生了个有意思的插曲:解放军医疗队和美国工程兵罕见地合作转移了受困牧民。
这个救援画面被蒙古国家电视台循环播放了七遍,比当天新总理的施政演讲还多两遍。
或许乌兰巴托的政治家们早就想明白了,在大国博弈的剧本里,普通牧民帐篷的安危才是最该被聚焦的特写镜头。
正规炒股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