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抛出一个惊人说法,把原本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北约和中国,推到了“密谋对抗”的想象里。
吕特的具体逻辑是这样的:如果中方决定对台采取行动,私下找到俄罗斯这个“亲密盟友”,让俄方攻击北约领土,把欧洲拖入战火,这样美国就没精力管台海了。 为了阻止这种“假设”,他提出两个办法:一是让北约变得足够强大,让俄罗斯不敢动;二是推动美国在印太地区和中国“竞争”。
稍微了解中俄关系的人都知道,这种说法像看谍战片,把中俄合作脑补成了“主仆剧本”。 俄罗斯不是谁都能随便使唤的。
军事合作。 2024年中俄联合军演的主题是“西部·联合-2024”,演练内容主要是反恐和区域安全协作,连实弹射击都是对着假目标。
俄国防部官员事后明确说:“演习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更不涉及对欧洲的军事行动。 ”俄罗斯军事专家苏斯洛夫也公开表示:“中俄友好是俄罗斯对抗北约东扩的战略支柱,绝不是‘军事同盟’,两国军队从未一起制定过针对欧洲的作战计划。 ”
北约为什么会冒出这种想法? 可能和最近的中欧互动有关。 2025年中欧峰会前,中方明确告诉欧盟代表:“中国不能承受俄罗斯输掉俄乌战争的后果。 ”这句话被北约解读成“中国想保俄罗斯”,进而脑补出“中国会用俄罗斯牵制北约”的剧情。
事实是,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呼吁和平谈判,2024年还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多份和平解决方案,和俄罗斯的立场从来不是“一方必须听另一方”。
北约的焦虑也不是空穴来风。 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多次说要削减对乌军援,把更多防务责任甩给欧洲国家。
2025年3月,北约欧洲成员国开会时,德国总理公开抱怨:“美国军援减少后,我们需要多掏500亿欧元扩军。 ”这种情况下,北约急需找“共同敌人”凝聚内部团结,中国自然成了被渲染的对象。
吕特提到的“深化与特朗普政府的印太合作”,本质上是想把美国拉回来,让北约从“欧洲防御组织”变成“全球反华工具”。
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也常被北约误读。 比如俄罗斯近年大幅增加对中国的金属出口,2024年前11个月,俄罗斯对华出口铝、镍等金属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
这不是“中国施压的结果”,是俄罗斯为了突破西方制裁,主动扩大对华出口;中国则是因为国内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原材料,双方一拍即合。
就像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说的:“中国是我们的好邻居、好伙伴,我们合作是因为互利,不是谁指挥谁。 ”
至于北约幻想的“中国用经济杠杆操控俄罗斯”,是站不住脚。
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中,俄罗斯对华贸易逆差超过1200亿美元,俄罗斯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只有18%,美元和欧元仍占大头。 这说明俄罗斯在经济上并不依赖单一货币,更不可能被中国“拿捏”。
#图文打卡计划#
正规炒股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